[中国青年报]高职生,别着急,慢慢来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12-10-10浏览次数:3380

    10月,300余万名高职生已经悉数走进校园。高职生的心情是复杂的:带着高考失利的稍许伤感,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忧虑。

    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:“其实,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,清华的软卧,本科的硬卧,专科的硬座,民办的站票,成教的在厕所挤着。火车到站,都下车找工作,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,只关心你会干什么。”

    这话虽然不是绝对真理,却有一定道理。跟本科生相比,学历“差人一等”的高职生究竟该怎样去补救以达到平衡,甚至超越?

    老话说,自古英雄不问出处,老板只在乎你会干什么,其前提是你得有过硬的本领。在这个社会,有一技之长,不放弃努力,至少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。2011年,在“中国达人秀”表演“机械舞”为观众所熟知和喜爱的“草根舞王”、年度总冠军卓君,来自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,面对三位评委惊呼:“你就是天才”,他谦虚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:“我不是天才,只是我下的工夫比别人多。”

    当然,这不是特例。现实中,在每一个行业,都不缺高职生成功的身影,他们的经历也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:只要肯埋头努力,本科生和大专生的未来可以画等号。比如,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走出来的王茜,成了经营茶叶老字号里的80后女掌柜;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走出来的朱卫峰,从一个普通的操作员成长为优秀的机械技术操作工程师;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走出来的闫文静,从企业储备干部成长为企业主管,最近被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……

    这样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。每所职业院校都在为各个行业和职业培养着明日之星。他们成长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,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甚至诱惑:王茜刚走上工作岗位,给一位顾客包茶叶时太生疏,顾客不耐烦地发了火;闫文静刚进单位时,身边满是同学们的抱怨――“工作太累”、“条件不好”、“这工作不是大学生做的”……面对困难,他们都没有急着去寻找条件更好的“下家”。相反,他们对这些充耳不闻,稳定自己的情绪,不受外界因素干扰,不管什么活儿都一声不吭地干着,向师傅请教,向书本讨教,不停地学习、积累,而作为技术人员的朱卫峰不光看,更是勤动手,对自己喜欢的数控机床,仔细钻研和琢磨。

    此外,他们的成长也不是一步到位的。王茜用了4年、闫文静花了8年、朱卫峰过了6年……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,或长或短,没有固定的期限,却有共同的规律,学校传授的“一技之长”是择业的“敲门砖”,并不能保证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,等到走上工作岗位,还要靠业余时间自己持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,也正是较强的学习能力为他们提供了进步、晋升的机会。

    其实,对这群“成功”的高职生来说,他们谈不上有什么宏大的理想,之前也未必作过一番很好的职业规划,但是,他们既然认定了一个职业、一份工作,就会一直坚持下去,绝不轻易放弃。卓君的座右铭是“不求与人相比,但求超越自己”,王茜鼓励自己:“将压力转化为动力”,闫文静对自己说:“那就笨鸟先飞”,朱卫峰的口头禅是“不能师傅教你做什么,你就做什么”……成功的背后,支撑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,更是为企业、事业单位所看重的个人素质,即自信、脚踏实地、对从事职业的坚定、执著追求以及高度的责任感。

    不得不承认,这是个浮躁的社会,很多人都想“一夜成名”、“一夜暴富”,“成功”是那么让人迫不及待,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很多也会有“浮躁”的情绪,急切地希望通过“跳槽”来实现华丽转身。作为教师的笔者,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初也有过类似的心态,有经验的教师常告诫笔者:要慢慢来,牛奶会有的,面包也会有的。

    随着经验的积累,笔者才逐渐明白“慢慢来”这三个字的含义――职业发展并不代表一毕业就有房有车,也不代表一毕业就能成为叱咤风云的领导者、“呼风唤雨”成就自己理想的事业,不要总是纠结于你没有的东西,不妨专注于你已经有的东西,把它做到最好,物质条件也会在你专注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。

    人生更像是一场“马拉松”,对每个人来说,成功跑完这场比赛的方法与策略不同,时间节点也截然不同,就看你如何去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历程。

    离开校园,走向社会,有的人会感到迷茫,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,有的人也会害怕,怕不被这个社会接受,因为这个社会还戴着“有色眼镜”看高职生。

    笔者想,大家既已走进校门,何不调整心态、积极应对,自信、自立、自强才是取得成就最坚固的基石。在这个社会还有很多和你一样默默奋斗着的人,你并不孤单。

    高职生,别着急,慢慢来,这个社会一定会有适合你的舞台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若尘 《 中国青年报 》( 2012年10月08日   11 版)

   详情请见:高职生,别着急,慢慢来.htm